正是這樣的心靈力量實現了中國人不假外力的內在超越,無需外援的自我拯救。
電子煙流行的市場早已不限中、日、韓等亞洲國家。直到1980年初,抽菸危害健康的議題抬頭,全球各國政府開始積極推動反菸相關規定,讓香菸銷售成長停滯。
奧馳亞除了在去年底成功入股Juul,順利搶下美國電子煙市占版圖外。事實上,IQOS於2014年在日本舉行全球首賣時,就已經掀起排隊風潮。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關鍵評論網提醒您:吸菸有礙健康Juul一炮而紅的啟示》背後商機可觀,市值超越鴻海因此,當Juul電子煙公告毛利率高達75%,一年營收可達二20億美元時,奧馳亞集團立刻投資Juul達128億美元,收購了35%股權。直到IQOS問世後,才開始造成一股流行的風潮。有趣的是,其實所謂「IQOS」,就是「I Quit Original Smoking」的縮寫,意思就是「我放棄抽傳統菸」。
文:尚清林除了蘋果推出新品會出現排隊搶購風潮之外,還有哪一項科技產品會出現搶購風潮?答案可能會出乎意料之外:電子煙。於是,菲莫國際針對年年停滯不前的香菸市場,開始進行一連串的形象更新,並變更營銷策略及開拓新興市場等措施挽救頹勢。固守於自己的想法或是只會引述輿論就是保守。
B. 曲解性解放的意涵只把你當作性工具的人會這麼說:「你怎麼跟那些保守派人士一樣呢?你沒試過雜交、你沒跟伴侶以外的人性交過、你沒拍過裸照、你性交時沒拍過影片,你根本還沒性解放啊。註釋:紀伯倫(Kahlil Gibran),《先知:中英文經典收藏》,謝靜雯譯,新北市:木馬,2014,頁112同樣,我也可以反省、質疑何謂「性忠貞」,性的忠貞不來自於既定的道德規範或法律的強制約束,也不來自於查勤或是剝奪對方隱私權(如:任意登入對方email、facebook),而是雙方在一段平等的關係中主動坦誠相待。而怎樣算保守、怎樣算前衛?對當今僵化的思考模式有所批判(我指的是批判而非謾罵)就是前衛。
若你不想吞下他的精液也不願把他的精液當作面膜,告訴他你如何享受性。2019年的台灣,婚前性行為早已不是禁忌,而裸露式的穿著、性交時應有的姿態甚至被收編進以異性戀男性為主導的單一化審美觀與價值觀中,並且和資本主義市場結合在一起。
B. 曲解性解放的意涵只把你當作性工具的人會這麼說:「你怎麼跟那些保守派人士一樣呢?你沒試過雜交、你沒跟伴侶以外的人性交過、你沒拍過裸照、你性交時沒拍過影片,你根本還沒性解放啊。」如何跳脫這種歪理?如何獨立思考?德勒茲思想中的「慾望」無法被簡化為性慾,而是對生命的熱情、無窮創造力的展現。當今的台灣社會在談論性解放時,要解放的到底是什麼?一、把自己從影視網路媒體迅速傳播的單一化審美觀中解放出來,肯定自己有以下諸種身體上的自主權:素顏的自由、穿無袖洋裝露出腋毛的自信、不刻意擠乳溝的自在、並且把鬆弛的皮膚和剖腹產時開過刀的痕跡,都視為強大生命力之美的展現(讓我在此向我媽媽致上敬意)。台灣社會以往將女人的性視作附屬於家族的財產,在和別的家族通婚時具有交換價值,女人的穿著打扮與性活動皆受到規範,在婚姻中若丈夫強迫發生性行為,也無法控告對方強暴。
文:張理晨新聞報導,輔大哲學系副教授沈清楷的約會強暴女大學生案件,教評會已做出解聘為最終處分。性解放的核心意涵是身體自主權,要解放的是女人在社會文化脈絡中的從屬地位。「要你當第三者、性關係雜亂甚至把性病傳給你」也不等於「反省了性忠貞的正當性」。因此,「不學習」不等於「反省並創造自己的學習方式」。
例如:童顏巨乳、蜜桃臀的微笑線、隆乳和微整形的普及、凍齡美魔女的身材、藥妝店的密度與銷售業績,這些都顯示了女性的身體再度被收編進父權體系中。你是活生生的人,你的身體自主權不附屬於他的性高潮之下,你不是色情影像中那些符合他對女人完美幻想的AV女優或直播主。
註釋:紀伯倫(Kahlil Gibran),《先知:中英文經典收藏》,謝靜雯譯,新北市:木馬,2014,頁112。舉發他的女大學生讓大家見識到,一個在台灣哲學圈享有聲望與威信的人,面對崇拜他學識淵博但思考能力比他弱的人,利用她(們)的崇拜而將她(們)當作性工具對待。
最終,讓我以女性主義視角來詮釋紀伯倫(Kahlil Gibran)這句優美的詩:「把道德當作錦衣華服穿戴上身的人,還不如一絲不掛」【註】,把個人的道德觀或價值觀抬升至不可質疑之真理的地位,扭曲當代歐陸思潮、無視其脈絡與複雜性,並藉此混淆初學者對「性解放」、「前衛藝術」等概念之正確理解,以便將哲學初學者(可能是大學生、外系或外校的旁聽生、講座的參加者或志工、政治性團體的成員)當作性工具的教授們,還不如舉發並交由性平會解聘他們。二、從以男性的視覺刺激和性快感為目的,並且扁平化女性性交過程的色情影像中解放出來:若你今天沒有強暴幻想的性欲,拒絕意圖輪暴你的男性們。《先知》是紀伯倫以英文寫成的作品,但這句詩的中文翻譯不夠精確,英文原文為:He who wears his morality but as his best garment were better naked.(《先知:中英文經典收藏》,頁88。人的解放藉由慾望機器破壞「整體」,而「整體」無法被單一地化約為「家庭」或是「一對一的愛情關係」。固守於自己的想法或是只會引述輿論就是保守。我聽聞了一個被(還有一個差一點被)強暴的例子,讓我破解他們如何扭曲當代歐陸思潮並合理化他們的強暴行為。
「破壞整體」指的是:反省自己不假思索就接受的既定價值觀,並且創造出自己的價值,如此一來我便不再屈從於既定的單一價值,而創造了自己的豐富性。)紀伯倫寫的是「his morality」,是「他的道德」也就是我在正文中寫的「個人的道德」。
中文翻譯卻只翻出「道德」,忽略了「他的」。「不學習」和「要你當第三者、性關係雜亂甚至把性病傳給你」都只是對既定道德價值體系(即法律上的一對一婚姻關係)的逃避,他為何不讓你針對「性」這個議題有平等的發言權和討論空間呢?他為何未曾耐心地向你闡述同志婚姻或多元成家如何實行,又可能在法律上遭遇哪些阻礙?當他對你的思辨能力毫無幫助、當他拒絕與你討論而一意孤行,他就是暴力、他就在強暴你、他就剝奪了你在平等關係中應有的發言權。
A. 曲解德勒茲(Gilles Deleuze)思想只把你當作性工具的人會這麼說:「人的解放藉由慾望機器破壞整體,你當第三者或是我背叛你、我性關係雜亂,都是在實踐德勒茲的慾望機器而每道菜都溼答答的,也是因為波蘭人不習慣邊吃飯邊喝湯,所以沒醬汁會覺得太乾。
而為了配合波蘭飲食習慣,這些在波蘭的亞洲餐廳以每人一份的套餐為主,菜和飯裝在盤子裡,不用我們習慣的碗。只是味道地道的餐廳通常都不便宜,口袋不深的人只能偶爾上門品嘗。1950年代最開始越南留學生有40人,到了1970年代,波蘭已有800名左右的越南留學生。這些移民中許多人開了餐館或小吃攤營生,這些餐廳就是這麼來的。
根據政治雜誌(Polityka)中一篇對越南裔波蘭人的訪問,他們這麼做的原因,除了市場上的考量外,還因為在波蘭難以取得道地越南菜必要的食材,做出來的東西四不像,他們覺得無法稱其為越南菜,所以乾脆就叫亞洲餐廳或中國餐廳。和波蘭人聊天時,他們說到中式菜餚,印象經常都是不管是什麼菜一定有醬汁,飯旁邊會有撒上碎花生的涼拌高麗菜,然後湯品都濃濃稠稠,這其實都是他們對這些亞洲餐廳菜色的印象。
餐前上湯,湯喝完才上菜,吃飯時配上飲料。至於飯旁邊的那涼拌高麗菜,也是從波蘭人習慣的涼拌生菜改變而來。
菜單上的菜名除了搭配地名的那些,都寫得非常直接,都是像「竹筍雞肉」、「芝麻雞肉」或是「辣牛肉」、「酸甜魚肉」這類名稱,和台灣餐廳喜歡取的華麗唯美菜名完全不同。除此之外,我也注意到,這些菜常常帶有鮮豔的顏色,例如紅色的肉、紅色的炸皮或鮮黃色的醬汁。
難以重現的越南家鄉味這些在波蘭的越南餐廳經常取名做「亞洲餐廳」或是「中國餐廳」。如日本味噌湯在台灣通常都較濃較甜,清淡的義大利麵來了台灣變成佐料豐盛的番茄炒麵。所以大部分波蘭人對亞洲菜的印象都還停留在舊式亞洲餐廳,那些在熱盤上滋滋作響、帶點油煙味,富有濃稠醬汁的菜餚。波蘭人的口味也開始改變,以前不能接受的味道和烹調方式,現在都開始慢慢能接受了。
許多留學生留了下來,也將家人朋友接過來,所以現今波蘭境內的越裔人士約達4萬人以上。但事實上越南移民只能算上第二第三位。
例如湯會勾芡,是因為波蘭人習慣喝料多且重口味的湯,我們一般習慣喝的清湯,他們只覺得是鹹鹹的熱開水,勾芡後波蘭人才覺得有喝湯的感覺。最有趣的是,這些特點多半是為了配合波蘭飲食習慣,還有當地能取得的食材而特意改造出來。
事實上,真的點來了,吃起來究竟有沒有那個國家的特色,又是另外一回事。亞洲菜色「波蘭化」了其實異國美食到了一個地方,都會經過一定的在地化。